“环境质量评价”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王仁君 执笔人:苏涛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kaiyun官方网站下载官网
课程名称:环境质量评价
课程编号:092028
英文名称:Environment Quality Assessment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51 理论学时:51 实验学时:0
学 分:3
开设专业:环境科学
先修课程:环境学概论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环境科学专业方向限选课程。本课程的任务向学生系统介绍环境质量的识别(包括环境质量监测与预测)与环境质量的评价(包括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标准和方法),介绍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影响评价。使学生全面了解目前环境评价的现状、评价理论、评价观点和评价方法,掌握现阶段环境评价所使用的评价技术,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程序、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以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践。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运用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方法等分析、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3.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4.从事有关环境管理、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环境评价概述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质量
1.了解环境的概念,环境要素的概念和内容;
2.掌握环境的基本特征,环境质量的概念,环境质量的价值。
第二节 环境评价
1.了解环境评价的发展概况;
2.掌握环境评价的概念和意义,环境评价的分类,环境的分类和组成,环境问题的分类;
第三节 环境评价的标准体系
1.了解环境标准的概念;
2.掌握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环境标准体系,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依据;
3.理解环境目标值和环境容量的区别,环境容量和容许排放量的区别。
第四节 环境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1.了解环境评价的方法,费用——效益分析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筹学评价法;
2.掌握指数评价法,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环境质量指数的作用,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的主要步骤,特尔斐法的程序和特点,环境评价的程序,环境评价学的内容体系。
重点:环境质量,环境评价的概念和意义,环境标准体系,指数评价法。
难点:指数评价法。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了解环境影响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类型,环境影响后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3.理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1.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定义与分类,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管理,环境影响报告书(EIS)的审批应贯彻的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环境影响分类筛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阶段和时段、范围和内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格式;
3.理解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和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的区别。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1.了解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2.掌握如何对环境影响因子和程度进行识别,核查表法,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矩阵法和网络法)。
重点: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类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核查表法,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难点: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第三章 环境评价信息的获取
第一节 污染源调查
1.了解污染源调查的意义、原则、方法和内容,污染源评价目的、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
2.掌握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物料衡算法,排污系数法,实测法,燃料燃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水体污染源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污染源评价评价方法(等标污染负荷法)。
第二节 环境特征调查
1.了解环境背景值的含义,环境现状调查方法和内容;
2.掌握环境背景值的计算。
第三节 环境质量监测
1.了解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监测项目、监测范围与布点和监测频率,地面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监测项目、监测范围和布点,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监测项目,监测范围和布点和监测频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监测项目、采样单元的确定和布点方法、采样点的深度;
2.掌握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的制定。
第四节 定性信息的获取
1.了解专家咨询的作用特点;
2.掌握特尔斐法的特点,如何确定特尔斐法的咨询主体,如何选择特尔斐法的专家,如何对特尔斐法结果的处理和表达。
第五节 环境模拟试验
1.了解环境模拟试验的类型;
2.掌握环境模拟试验试验设计的要素构成、试验设计原则、试验处理的确定。
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污染源评价评价方法,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的制定,特尔斐法,环境模拟试验试验设计的要素构成。
难点:污染源评价评价方法。
第四章 水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了解地表水质量评价的方法、评价因子的选择、评价因子的类别,湖泊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因子选择,湖泊和水库富营养化的评价的指标与标准;
2.掌握一般型水环境指数(北京西郊叠加型水质量指数、南京水域质量综合指标、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指数、内梅罗(N.L.Nemerow)污染指数),分级型水环境指数(罗斯(S.L.Ross)水质指数、布朗(R.M.Brown)水质指数、W值水质评价方法、分级评分法),评价因子选择的原则,特殊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DO的标准指数、pH的标准指数),地表水体底质的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生物学评价(一般描述对比法、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贝克(Beck)指数(BI)、硅藻类生物指数(XBI)、污染生物指数(BIP)、格利森(Gleason)多样性指数、马格利夫(Margalef)多样性指数、辛普森(Simpson)多样性指数、香农—韦弗(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R值、自养指数(AI)),地下水质量评价评价方法(统计法和综合指数法),湖泊和水库富营养化的评价评价方法(藻类种类商法、营养状况指数法、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况指数法、多参数营养状况指数、评分法)。
第二节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了解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评价标准和技术工作程序,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识别,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湖泊(水库)水质数学模型,污染源和水体的简化,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资料,对建设项目选址、生产工艺和废水排放方案的评价,消除和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
,地表水环境评价结论;
2.掌握评价等级的划分,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条件的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水质模型(河流和河口水质模型、完全混合模型、零维模型、一维模型、二维模型、污染物与河水完全混合所需距离、BOD-DO耦合模型),水质模型的标定(混合系数估值、耗氧系数K1的估值、复氧系数K2的估值),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标准指数法、自净利用指数法)。
重点和难点:水环境指数,湖泊和水库富营养化的评价评价方法,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水质模型。
第五章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了解大气污染监测评价的程序、评价因子和标准的选择,大气污染的环境卫生学评价;
2.掌握大气污染监测评价的指数模型(均值型大气质量指数、上海大气质量指数、沈阳大气质量指数、分级评分法、美国格林大气污染综合指数、美国橡树岭大气质量指数(ORAQI)、美国污染物标准指数(PSI)、美国密特大气质量指数(MAQI)),大气污染生物学评价(应用植物的可见症状进行评价、根据植物的长势和生产量进行评价——污染影响指数IA、根据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评价、根据植物叶片中污染物质的含量进行评价——污染量指数IPC、根据低等敏感植物的种群结构进行评价——空气清洁指数IAP、根据综合生态指标进行评价;
第二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了解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工作程序、评价范围的确定,开发行为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识别,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预测准备工作、预测成果表达,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选址、总图布置和生产工艺评价,避免、消除和减轻负面环境影响对策;
2.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等级划分——等标排放法,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大气影响后果重大性评价(环境目标值判别法、允许排放量判断法、指数法、污染分担率(Kij)判别法),排气筒高度合理性评价,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
重点和难点:大气污染监测评价的指数模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等级划分,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
第六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评价程序,评价因子的选择,评价标准的确定;
2.掌握区域土壤背景值的确定,背景值的检验,评价的基本参数,评价模式与指数分级,土壤沙化现状评价,土壤盐渍化现状评价,土壤沼泽化现状评价,土壤侵蚀现状评价,土壤破坏现状评价。
第二节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了解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目的,土壤环境的影响识别,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评价等级和评价内容、评价范围,土壤沙化预测,土壤盐渍化预测,土壤资源破坏和损失预测,土壤环境影响的类型分析,防治土壤污染、退化、破坏的对策和措施;
2.掌握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预测污染物在土壤中累积和污染趋势的方法和步骤,农药残留模式,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累积模式,土壤环境容量计算模式,土壤侵蚀预测——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式(USLE),土壤环境影响的广度分析和深度分析,评价拟建项目对土壤影响的重大性和可接受性。
重点:评价模式与指数分级,预测污染物在土壤中累积和污染趋势的方法和步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累积模式。
难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累积模式。
第七章 环境噪声质量评价
第一节 噪声评价基础
1.了解声压、声功率和声强的概念,响度级和等响曲线,机械设备的噪声估算;
2.掌握分贝、声压级、声功率级和声强级的概念,噪声级(分贝)的运算,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昼夜等效声级、统计噪声级、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的概念和计算,噪声衰减计算式,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空气吸收衰减,声屏障引起的衰减,附加衰减,反射效应;
3.理解声压、声强和声功率的关系,噪声的频率和听觉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1.了解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程序及内容、评价标准;
2.掌握工业企业噪声评价的方法——超标值法,城市环境噪声评价的方法(噪声质量等级法、噪声污染指数法、噪声污染级、城市平均交通噪声级、交通噪声指数TNI、交通噪声污染级PNL、噪声冲击指数Ni)。
第三节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1.了解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评价等级的划分依据和条件、评价工作范围、评价的内容和噪声防治对策;
2.掌握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基本要求,工业企业生产噪声预测,工程施工噪声预测,公路噪声预测。
重点:噪声级(分贝)的运算,噪声衰减计算式,工业企业噪声评价的方法,工业企业生产噪声预测。
难点:工业企业生产噪声预测。
第八章 生态评价
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
1.了解生态评价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生态评价的基本原则,;
3.理解生态评价的实质。
第二节 生态评价的程序与内容
1.了解生态评价的范围,生态评价的标准,生态影响识别,生态环境调查;
2.掌握生态评价的等级划分,生态分析、生态影响分析、生态现状评价,生态影响预测。
第三节 生态评价方法
掌握类比分析法,列表清单法,生态图发,指数法,景观生态学方法,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法,生物生产力评价法。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评价和风景资源评价
掌握生物多样性评价和风景资源评价的方法。
重点:生态评价的基本原则,生态现状评价,生态影响预测,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法。
难点:生态影响预测,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法。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无
四、学时分配
章 次 |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小计 | 讲授 | 实验 | 上机 | 习题 | 讨论 | 课外 | 备 注 |
第一章:环境评价概述 | 3 | 3 |
|
|
|
|
|
|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 | 6 | 6 |
|
|
|
|
|
|
第三章:环境评价信息的获取 | 6 | 6 |
|
|
|
|
|
|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 | 12 | 12 |
|
|
|
|
|
|
第五章: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 9 | 9 |
|
|
|
|
|
|
第六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 6 | 6 |
|
|
|
|
|
|
第七章:环境噪声质量评价 | 6 | 6 |
|
|
|
|
|
|
第八章:生态评价 | 3 | 3 |
|
|
|
|
|
|
合 计 | 51 | 51 |
|
|
|
|
|
|
|
|
|
|
|
|
|
|
|
|
五、考核说明
课程考核办法:笔试、闭卷;平时成绩(20%);期末(80%)。
六、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一)主要教材
1.陆书玉著《环境影响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张从著《环境评价教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
(二)主要参考书目
1.张征著《环境评价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叶文虎著《环境质量评价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3.陆雍森著《环境评价(第2版)》,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