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学术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2年)-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2023年03月06日 22:11  点击:[]

 

 

 

kaiyun官方网站下载官网

学术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2年)

 

 

 

 

授权学科代码   0713              

授权学科名称    生态学          

授权级别            硕士

单位名称      kaiyun官方网站下载官网      

单位负责人签字                  

日期    2023      3    4 

 

 

 

 

 

 


编 写 说 明

 

一、同时获得博士、硕士授权的学术学位授权点,只编写一份年度报告,博士学位授权点涉及博士、硕士内容不同的部分可分别描述。

二、本报告采取写实性描述,能用数据定量描述的,不得定性描述。定量数据除总量外,尽可能用师均、生均或比例描述。相关数据统计,清单列表可以使用图表表示。

三、除另有说明外,本报告涉及过程信息的数据(如科研获奖、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等),统计时间段为 本年度11日至1231日;涉及状态信息的数据(如师资队伍),统计时间点为本年度1231日。

四、除特别注明的兼职导师外,本报告所涉及的师资均指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在编人员以及与本单位签署全职工作合同的专任教师(同一人员原则上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重复填写)。

五、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励等)应署名本单位,且同一人员的同一成果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重复填写。引进人员在调入本学位点之前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填写、不统计。

六、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一律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编写。

七、本报告纸张限用A4,双面打印。


 

一、学位授权点建设总体情况

(一)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本学位点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服务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构建生态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学位点注重提升学科的知识贡献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为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贡献了重要力量,形成了四个特色学科方向:

1. 动物生态学。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爬行类、昆虫和水生动物的栖息地选择、适应进化与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动物与植物协同进化、互利共生机制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贡献。研究结果可为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动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2. 植物生态学。运用野外观测、调查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评估植物种质资源价值,探讨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植物和环境互作模式、进化动态以及“双碳”中的作用和功能贡献。系统揭示自然选择、人工驯化和环境胁迫对植物适应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丰富植物生态学理论和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3. 修复生态学。研究受损生态环境的退化机制、修复技术及其应用示范,在赤潮或水华灾害生物防控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以及滩涂污染的生物修复等生态修复领域展开研究,以期阐明赤潮或水华爆发和油污引起生态环境退化机制,研发受损环境的原位和异位生物修复技术,建立适宜于赤潮爆发区和滩涂污染区的生境修复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治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4. 湿地生态学。运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理论研究环境污染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和修复措施。聚焦黄河下游及河口、南四湖流域湿地生物地化循环和营养元素迁移转化机制、黄河三角洲盐渍农田土壤氮磷养分增效机制、湿地营养元素释放动力学领域的研究。研究湿地生态保护理论和技术,开发和利用湿地生物资源,为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和南四湖等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二)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

1. 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级专门人才。

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掌握国内外生态学相关领域科研的最新成果,具有继续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和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独立担负生态学领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毕业后能独立从事有关生态学的理论、应用、教学及管理工作,并在科学研究上能做出创新性成果。

2. 学位标准

1)知识结构

生态学博士生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和高尚品德,具备良好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科学精神。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规范,认真扎实开展论文研究,研究态度端正。

2)基本素质

掌握本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并掌握国内外生态学相关领域科研的最新成果,具有继续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和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独立担负生态学领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毕业后能独立从事有关生态学的理论、应用、教学及管理工作,并在科学研究上能做出创新性成果。

3)学位论文

对于硕士论文,应是一篇系统的学术文章。论文应该立论依据充分,科学问题明确,调查或实验设计合理,研究记录规范、数据真实,统计分析正确,结果可靠。论文图表符合相关学科规范,论文撰写层次清晰,推理严谨、符合逻辑,语言简明流畅,格式符合学校要求。论文篇幅一般不少于3万字,论文摘要1500字左右。

博士学位论文应是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文章。论文应当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校规定的学位论文基本格式,学位论文规范性包括论文写作、文献引用和综述、理论分析、实验数据及分析等多方面。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中英文题目、封面、版权使用授权书、原创性声明、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绪论、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和数据集等部分。一般应用中文撰写,学位论文字数不少于60000字。

题目应准确、简要地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摘要部分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或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炼。绪论部分应该包括本论文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论文结构等。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是将学习、研究和调查过程中筛选、观察和测试所获得材料,经加工整理、分析研究,由材料而形成论点。论据、论点和观点应力求准确、完备、清晰,实事求是,简短精炼,合乎逻辑,文字要简练通顺,图表数据要准确无误。学位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与论文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文献,一般要求60个以上,其中要有一定的外文文献。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

4)质量管理

研究计划。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应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明确科研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研究生的课题选题要与导师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的内容相结合,并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各培养单位备案。

论文开题报告。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应于第二学期内初步拟定论文题目并写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等。开题报告必须通过开题报告会的形式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开题报告论证会应至少有 5-7 名教授和相当职称的专家或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和相当职称的专家参加。其中博士生导师不少于 3 名(含导师),若选题为交叉学科方向,则应适当增加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

中期考核。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以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初,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论文进展报告。博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博士生论文开题后,每隔2个月应对其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汇报,并邀请其考核小组参加,由考核小组对其研究工作提出具体意见。

论文评阅与答辩。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采取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具体按照《kaiyun官方网站下载官网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与盲审办法》执行。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申请再次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答辩按照《kaiyun官方网站下载官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二、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情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建设

1. 师资队伍建设

1)师德师风建设总体情况

本学位点在学校学院党委领导下,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要务,鼓励教师学悟儒学文化经典,汲取师德之魂、厚植师道文化、讲好师德故事,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制度机制完备有效,师德师风持续向好。制定《kaiyun官方网站下载官网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案》,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建立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支部积极作为、教师自我约束的工作格局。

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师德模范不断涌现。教师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涌现出一批模范典型。1人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3人次获山东省优秀指导教师、1团队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先锋岗,杨革教授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名教师分别入选kaiyun官方网站下载官网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教书育人楷模和优秀教师等称号。

立德树人更加自觉,师德素养不断提升。突出课程思政,积极发挥导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主体作用。学科带头人张洪海校长每年讲授开学第一课,连续多年讲授研究生党课;侯元同教授组织并现场指导植物学野外实习达32年。

2)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

本学位点2022年引进了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韩士杰教授,学科领军人才张军辉教授以及青年博士5人,青年博士分别毕业于中科院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大学。吴晓阳副教授科研团队入选山东省青年创新团队,青创团队累计4个。目前,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已经明显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

本学位点各培养方向代表性教师基本情况如下:

1)动物生态学。带头人张洪海教授,学术骨干易现峰教授、徐来祥教授、徐德立教授、徐金会教授、薛慧良教授。

2)植物生态学。带头人韩士杰教授,学术骨干王庆贵教授、包颖教授、邢亚娟教授、张军辉教授、刘博教授。

3)修复生态学。带头人王仁君教授,学术骨干曹博教授、司美茹教授、邱念伟教授、李宝富教授、辛玉峰副教授。

4)湿地生态学。带头人杨月伟教授,学术骨干舒凤月教授、王世亮教授、刘柏玲教授、周晶教授、高配科副教授。

2. 科学研究

本年度发表高水平文章82篇,授权发明专利14项,成果转化2 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包括1项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和7项青年基金),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含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6项),经费总计655.0万元。王庆贵教授团队申报的“长期氮添加下植物土壤微生物交互对北方森林土壤碳循环的影响机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获批直接经费270万元,实现了学院及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历史性突破。主持横向课题17项,合同经费462.6万元。

3. 教学科研支撑

kaiyun官方网站下载官网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设施先进,面向包括生态学博士和硕士在内的广大研究生,基本满足了研究生学习需求。

主要科研平台有:

序号

平台类别

平台名称

1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山东微山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2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生命有机分析实验室

3

山东省高校实验室

湿地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实验室

4

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强化)

南四湖湿地生态与环境保护实验室

5

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湿地保护与生物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6

山东省高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黄河流域湿地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协同创新中心

7

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催化转化与清洁能源

8

山东省高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黄河流域资源集约利用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4. 奖助体系

本学位点在读全日制研究生实现100%学业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全面覆盖;导师定期发放科研补助;成绩优秀、科研突出的研究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圣地英才奖、京华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家庭贫困导致学业受影响,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kaiyun官方网站下载官网“水草未来计划”教育关爱基金,实施“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温暖安全过冬”的举措。每当有突发事件发生如水灾、疫情影响,会启动紧急救助机制,科学制定资助方案,确保贫困学生安心学习生活,种种举措保障了研究生学习、生活权益。4 名同学荣获研究生国冢奖学金;27 名同学获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31名同学获研究生二等学业奖学金,41名同学获研究生三等学业奖学金。发放研究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奖金26.4万元,其中论文奖励102项,学生竞赛奖励32项。

2022年度部分奖助学金汇总如下:


项目名称

资助类型

总金额(万元)

资助学生数

学业奖学金

奖学金

64.9

96

国家奖学金

奖学金

9.0

4

圣地英才奖

奖学金

1.6

8

优秀研究生

奖学金

0.65

13

优秀研究生干部

奖学金

0.2

4

国家助学金

助学金

68.7

113

 

(二)人才培养

1. 招生与就业

2022 年是学院历年来研究生招生人数最多、专业规模新增最多的一年,招生计划完成率达到100%。加强宣传力度,规范招生程序,丰富生源选拔途径。2022 年招收5 名博士研究生,30名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报到率为100%。生源结构多样化,硕士研究生生源主要来自本校的优秀本科生及济宁学院、菏泽学院等,博士研究生主要来自本校优秀的硕士研究生。

2022年,授予硕士学位研究生15人,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3.3%,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高于全校平均水平。生态学博士首届3名学生将于2023年毕业,目前已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

2. 思政教育

本学位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高度重视教学、育人资源建设,持续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推动思政课程培育,立足学科特点,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为重点,将思政教育融进培养全过程。重视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严格规范学术行为,提高学生对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认识。持续开发教学案例、优质课程等教学资源,推进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有力支撑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持续推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严格落实研究生导师责任制,强化导师立德树人意识,提升思政教育能力,由导师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思想、学业及生活管理2022 年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在学院党委领导下,认真开展党员教育、发展党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店动, 21 人递交入党申请书。目前,学院有党员47 人、预备党员11 人、入党积极分子38 人。

3. 课程教学

1)研究生核心课程和主讲教师情况

本学位点研究生课程严格按照培养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及学分的要求进行安排。在任课教师的选用方面十分严格,杜绝因人设课现象。课程主要科研和教学方面表现突出的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开课,鼓励团队授课。

2)教学改革

实现本硕博的统筹衔接:打造《普通生态学》《高级生态学》《生态学科前沿与进展》《修复生态学》等核心课程,涵盖从分子生态学到系统生态学、再到全球生态学的全部核心内容,形成理念先进、内在关联逻辑强的核心课程。本学位点构建了难度和广度兼具的基础课、精度和深度兼具的专业课、体现学科前沿性、创新性的选修课。

实施研究生课程质量提升计划:张洪海教授主讲的《生态学》入选2022 年山东省优质研究生课程立项建设名单,王仁君教授主持的“突出实践性的硕士研究生《生态学》课程建设研究”入选“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以科研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硕士研究生“污染生态学”课程建设研究”获批省级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课程思政的《保护生物学》 课程体系建构研究”获批校级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这些优质课程或教学改革项目的有力支撑了研究生的教育教学。

4. 导师指导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要求导师应对博士生进行理想、信念、科学精神以及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兼顾博士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指导博士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指导科学研究工作。还需定期检查博士生课程学习情况,督导博士生执行和完成培养计划。

2022年度新聘任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人。新晋导师均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线上培训和岗前培训。本学位点对导师履行岗位情况实行监督检查。对于未履行职责者,暂停或取消其博士生(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

5. 学术训练

为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本学位点邀请国内外知名生态学家莅临讲座,全年共计20余次。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研究生论坛并作报告,支持研究生取得创新性成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促进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倡导师定期开展学术谈论会,通过文献阅读、实验方案交流等形式对研究生实施严格完整的科研训练。

6. 论文质量

本学位点严格执行学校关于研究生学位开题、中期考核至学位论文检测、送审、答辩等贯穿培养全过程的教学规范化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保障研究生的论文质量。明确导师的指引作用,并鼓励研究生主动探索,追踪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有创造性的研究设想。

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党委书记为副组长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审查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把关和提升工作。未经学院论文质量审查小组审核通过的学位论文,一律不得送审。2022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合格率100%

7. 质量保证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严格执行学校关于研究生考核和监督体系的要求。未在基本修业年限完成培养计划和学位论文的同学,进行延期处理,延期时间不得超过最长修业年限。严格执行中期考核制度,落实分流淘汰机制。经研究生自我评价及导师组考察审定后,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评定考核成绩,并按照考核结果进行分流。

8. 学风建设

将《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作为研究生课程学习必修课,纳入教育课程体系。将课程思政与生态学人才培养相结合,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学生投身到科学研究,自觉遵守学术规范。通过召开学风学术专题警示教育大会,强化教育监督,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正确使用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结果和院、校两级论文审查意见,保证学术评价客观公正。

9. 管理服务

本学位点研究生管理队伍健全,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分管院长、研究生辅导员等管理人员、导师及院研究生党支部和研究生会组成的管理队伍,向研究生提供全面、及时的服务,保障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各项权益。建立健全各类研究生管理制度,实行从培养计划、中期考核至毕业论文等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青年学者论坛”和研究生学术论坛,组会制度,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建立“青年学者论坛”报告制度,鼓励青年教师轮流为研究生做报告,开阔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竞争力和创新水平。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研究生会的协调沟通作用,积极开展各项学生活动,全面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加强师生联系,系统掌握研究生的各类需求和动态,研究生满意度高。

10. 就业发展

生态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100%,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去向与本学位点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达成度较高,70%以上的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就业去向包括科研院所、高等教育单位、政府单位、企业和相关事业单位等。选择服务国家、地方基层项目就业的比例上升。

(三)服务贡献

本学位点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服务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构建生态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学位点注重提升学科的知识贡献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为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贡献了重要力量:   

已系统开展了黄河流域山东段陆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和种质资源调查,形成了《山东省陆生野生植物名录和图鉴》等文本资料,摸清了家底;开展了关键种种群多样性和受威胁因素评估,通过对青头潜鸭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提出了《关于加强山东省青头潜鸭研究保护管理的建议》。开展了鸟类多样性与湿地环境指标之间的关联研究,初步评估了影响黄河流域物种多样性和健康的环境因子。

开展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监测、污染生态与修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气候变化等相关研究。对黄河中下游重点河段和区域、三角洲地区及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系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对黄河下游山东段的生态状况、流域污染状况、关键污染物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有了系统的了解和认识,重点开展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盐碱地生态系统演变与生态修复的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演变规律,构建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技术与模式,提出了黄河三角洲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对策建议,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和污染修复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为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过程与生态修复技术,石油污染物降解技术研究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持续改进计划

(一)上一年度改进工作推进情况

2022年度里,本学位点通过引进学术带着人,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在师资队伍规模和水平等方面不断提升。体现在青年人才成长速度加快,年轻博导数目明显提升。

(二)目前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科学研究

领军人才引育有待加强。国家级领军人才总量偏少,师资力量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亟需聚焦特色领域和重点方向引育高端人才,打造国际化高水平学术团队。高端平台建设国际化水培有待加强,科研平台硬件建设需要提高,与国内外排名靠前的学校存在一定的差距。服务社会能力有待提高。当前本学科服务社会的横向科研项目逐年增多,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大。但能够直接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原创性成果还比较少,标志性服务社会的成果不足。仍需进一步加强多学科融合,提升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教育教学

1)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不够高。由于疫情的影响,国际交流减少,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校报告的次数大幅缩减。

2)编著的专著和研究生教材偏少。导师注重科研成果的产出和科研项目的开展,投入到研究生教材和专著中的时间和意愿相对不足。

3)研究生就业观念需要引导和改变。目前研究生就业主要考博或者考编,去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比例偏少。

4)培养体系仍待进一步完善。研究生专业面较窄,专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不足,培养体系中应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

(三)下一年度持续改进计划

围绕山东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学科专业整合优化,将生态学科建设成以解决区域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学问题为主要目标、省内一流、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和生态学人才培养基地。

1.加强人才引育力度

利用省、校人才引进政策,继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着重引进景观生态学和湿地生态学专业人才引进,完善生态学科研究体系。形成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梯队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的局面。

2.完善科研平台建设

根据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需要及学科发展的现状,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补充黄河生态研究院的师资配备和平台设备建设,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3.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培养将以立德树人为基础,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风建设为工作的根本着力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创新研究生学风建设模式;根据优势学科对研究生教学工作要求,完善和优化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修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师生双选制度,全面推进教学研究生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完善导师的科学考评制度;建设研究生产学研基地,开拓研究生培养的产学研空间。

上一条:kaiyun官网举办研究生“悦运动,悦青春”春季趣味运动会 下一条:kaiyun官网在山东省研究生教育项目评审中再创佳绩

关闭